第182章:战力悬殊

吴魏两军初次在水中相遇,就如许久未见面的仇人,一见面就红眼相向。

吴军的楼船上高插一面三角锦旗,上书一个醒目的“甘”字,旗下高站一人,叉手而立,目光如炬,一股寒如冰雪的杀气穿透江雾,直逼曹军心窝。

旁边的士兵把扩音号角放到其嘴边。主将冲着曹军大喊:“来吧,曹操的杂牌军,我是吴国先锋大将甘宁,特来收拾你们!”

蔡瑁听到后,气愤地说:“什么吴国,明明就是大汉的一方领土,竟自称为‘国’,简直是岂有此理!传令下去,艨艟战队主攻敌军楼船!”

甘宁已经预料到对方的战术,他下令潜水突击队开始行动。

数名**上身、佩戴着短刀和弓箭的潜水突击队员鱼贯而入江中,往敌船潜去。这些都是从士兵中挑选出来的水性良好的人,几乎可以像鱼一样在水中自由自在地行动。他们的嘴里均含着一支头端外露在水面的小竹管,作为呼吸器。冰寒的江水,可以减缓他们的速度,却冻结不了他们的意志。

曹军的艨艟战队渐渐围拢过来,船舱两侧的驽窗开启了,弓弩手开始放箭。

甘宁冷笑一声,下令众军士举起梯形折叠盾牌。这种盾牌可以同时防御来自左、中、右三面的攻击,非常实用。

万箭齐射,可惜破不了吴军严密无缝的防御阵线。吴军在乱箭之下并没有损一兵一卒。

在远处观战的蔡瑁手心开始冒汗,他知道对方的实力和经验都在自家军队之上,可也没辙。他后悔当初没有对敌人的战术作深入调查。

不到一会,艨艟战队忽然停了下来,似乎遇到了一些水中阻力。

“怎么回事?”蔡瑁发现不对劲了,问身旁的蔡勋。

蔡勋也不清楚,仔细观察了一下,说:“好像是…桨橹出了点问题。”

蔡瑁眉头一皱,伸长了脖子看,可距离太远,还是看不清。

艨艟战队的船舱陆续开启,士兵们冲了出来,往水面观察。眼力好一点的,率先发现了水面上那些移动的竹管头端,马上向士兵长汇报。

“水底下有敌军,弓箭手准备!”士兵长意识到敌人在水下偷袭,忙下令。

突然,水面上的竹管全部消失了。不到几秒,数支飞箭从水下射出水面,把猝不及防的曹兵射倒一片。

中箭的曹兵纷纷掉入江中,还没断气的被乱刀捅死,毫无反抗机会。

“怎么回事?水下…竟然也能放箭?”士兵长大惑不解,他看到周围的友军也都中了招,显然吴军的行动步调高度一致。

潜水兵不断放出水箭,他们使用的是重量较轻的空心竹管箭,配上特制的箭头和箭羽,可有效减少水压的影响;结合水流方向的助力,可以从水下往外面射箭,效果如同陆上。

曹军第一次见识这种战术,毫无防御经验,损失惨重。

每条艨艟舰上的士兵长同时下令,马上起盾,并派水性好的士兵跳入江中与敌军火拼。

曹军水兵迅速卸下盔甲,口衔短刀,跳入江中。可惜,他们刚潜入水里,就被乱箭穿心,连出刀的机会都没有。

船上的曹兵手举盾牌,战战兢兢地盯着江面,不知道敌人还会出什么奇招。

江面被鲜血染成了一块红地毯。不到一会,曹兵的尸体陆续浮出水面。

船上的人大惊,这战力明显不是一个级别的。他们开始畏战,纷纷躲回船舱中。

“快…快撤退!”士兵长下令战船调头。

可惜为时已晚,水下的吴军已经用刀切断了战船的桨橹,这些艨艟战舰已经无法行驶了。

甘宁不断派出更多的潜水兵助战。这些潜水兵的战斗力非常强,不仅在水下作战如履平地,且平均憋气时长超过三分钟。这对于不擅长水战的曹军、乃至荆州水军来讲,都是不可逾越的一道技术难关。

曹军战船陆续出现漏水的情况,显然吴军正在不断破坏船体。

船上的士兵急得团团转,他们进退两难:跳入水中,立刻被吴军坑杀;留在船上,船正在下沉,依然难逃一死。

在远处观战的甘宁已经感受到了曹军的绝望之声。他一挥手势,数艘走舸开始出击。

这些走舸的体积都比较小,每艘船上只能容纳二十人左右(实际上只坐了一半人,剩下一半位置预留给潜水兵);优点就是轻便快速,适用于追击、偷袭敌人。

走舸部队迅速包围了艨艟舰队。这时的船体已经下沉了一半左右,这个高度正好适合吴军跳上船去作战。

本来已经恐慌不已的曹兵,看到吴军上了船,顿时失去最后的斗志;加上船身倾斜、摇晃,不习水性的他们根本站不稳脚,更别提挥刀作战了。

就这样,吴军轻而易举歼灭了每一艘艨艟舰上的曹军,局势完全是一面倒。

在后面楼船上观战的蔡瑁气得咬牙切齿,无计可施。他转头望向右面的另一艘楼船,看到了张允也是一脸无奈,连声叹气。

“瑁兄,敌我战力悬殊,加上江面的雾气越来越重,形势对我军非常不利。不如先退一步,来日再作打算。”蔡勋意识到情况的严重性了。

蔡瑁虽然很不甘心,但目前也只能撤退了。他一咬牙,挥手示意全军撤退。

突然,前方一道激光骤然袭来,电光火石间,蔡勋已经仰倒在地上。周围的人都不知道发生何事。

蔡瑁转头一看,一支飞箭射穿了蔡勋的咽喉。蔡勋连遗言也来不及留下,便一命呜呼了。

蔡瑁大惊,忙在士兵们的保护下返回船舱。他根本不知道这支箭是从哪里射过来的。

忽然,他看见敌军楼船上,一人正把手上的弓交给旁边的士兵。虽然雾气很重,但他仍看得清清楚楚,正是刚才喊话的主将甘宁。

“难道…是他放的箭?!”蔡瑁大惊失色,想,“这…这怎么可能!在这种天气下,还能在那么远的距离外一箭穿喉,他真的是人类吗?”

“下令,全军撤退!”蔡瑁斗志尽失,只想保命。

张允接到指令后,下令右船队加速往左船队方向驶去,掩护左船队撤退。

…………

“甘将军,追吗?”一名士兵问。

“穷寇莫追,放他们一马吧。对方今天只是小试牛刀,我们绝不可轻敌。摇旗示意返航!”甘宁也不想赶尽杀绝,刚才那一箭本来已经瞄准蔡瑁的脑袋,他却故意射偏,取了蔡勋的性命。

走舸上的士兵接应潜水兵上船后,东吴水师开始返航。本次战役,吴军大获全胜。副将韩当和蒋钦还没来得及展现实力,战斗就结束了。

…………

蔡瑁被扶进船舱后,仍惊魂未定,股战而栗。刚才那一箭,如果对方瞄准的是他的话,他早已归西了,显然对方故意留他一命。他后悔不已,本来向曹操推荐蔡勋,是为了帮他升官,不料却害死了他。

见他脸色发青、冷汗狂飙,谋士蒯越说:“蔡将军,你这两天在营帐里好好歇息吧,先不要出战了。我和张允将军会向丞相说明的。”

蔡瑁心想,绝不能让丞相知道我无功而返,必须载着战绩回去,哪怕是分寸之功。可是,他想来想去也没辙,这场战役很明显就是完败了。

正苦于无策之际,远方隐约传来鼓声,继而士兵来报:“前方出现数只小船,上面满载士兵,还有人在擂鼓呐喊。”

蔡瑁眼前一亮,走出爵室,往前方望去,果然有二三十只小型战船驶了过来,船上遍插旌旗,上书一个“刘”字。由于江面的浓雾太大,曹军无法确认对方的人数,只能听见整齐一律的鼓声。

“他们是从哪个方向过来的?”蔡瑁急问。

“据我判断,应该是从南岸的樊口过来的。”蒯越观察后说。

“樊口?刘字旗号?难不成…刘备军真的来到樊口了?”蔡瑁正愁一肚子郁闷没地方排解,便下令道,“给我乱箭打回去!”

“可是…有点奇怪,刘备怎么会派这种小船队出击呢?感觉他们只是为了刺探军情,并非真想打。”蒯越分析。

“管他刺不刺探,先给他来一轮流星箭雨再说!”蔡瑁急于取得战绩,已经“饥不择食”了。

蒯越还想说什么,蔡瑁却早已听不进去,一意孤行。

传讯兵挥动手势,曹军战船开始放箭,顿时箭矢如雨。

…………

孔明此刻正坐在其中一艘小船里,与鲁肃对坐而饮。听到箭雨划破江雾的声音后,他嘴角微扬,对鲁肃说:“子敬,你看到了吧?感谢老天爷帮忙啊!”

其实,鲁肃作为替周瑜传达命令的人,并不太想跟着孔明出江,无奈孔明非得拉上他,让他感受一**在箭雨之中的“畅快淋漓”。

本来,鲁肃对草船借箭之事抱持怀疑态度,认为曹军不可能如此愚蠢,但孔明却十分淡定地表示,此计划一定成功。最终,是这片浓雾和蔡瑁的急于事功之心,让这个计划成功了。

在准备船只、稻草人等物资的时候,鲁肃也提供了不少协助。他本来想回去告诉周瑜关于这一切,但孔明千叮万嘱,让他绝不可说出去,否则计划就会失败。鲁肃百思之下,最终没告诉任何人,因为他也想看看,这位世人皆知的“伏龙”到底有多少斤两。

孔明下令把船的侧身转向曹军,让安置好的稻草人尽情“受虐”;而那些擂鼓呐喊的士兵,全部躲在稻草人后面,用铁盾围住身体,以确保人身安全。孔明和鲁肃坐在船舱中,侧窗封上了厚厚的木条,更是安如泰山。

不到一会,船身一侧的稻草人插满了箭,船身开始往一边倾斜。

孔明感觉到船体倾斜后,便下令把船原地打转180度,让另一侧的稻草人也同享箭雨之乐。

士兵的擂鼓呐喊愈演愈烈,这一波操作无疑是火上浇油,大大激怒了曹军。箭雨越来越密,飞箭划破空气的声音甚至盖过了鼓声。

由于敌人的箭太密,很快另一侧的稻草人也饱和了。孔明感觉到船体平衡后,便下令撤退。

鲁肃本来一直提心吊胆,后来也慢慢习惯了,他不得不佩服孔明的智慧。孔明一连敬了他十八杯酒,二人把酒壶都喝穿了。

三十只变成箭猪的小船满载而归。为了加害对方主将,孔明故意命人将其中一个稻草人扔进江中,并在箭羽上插上布条,上书:“谢曹丞相赠箭!”

…………

看着敌军船队渐渐消失在浓雾中,鼓声也越来越小,蔡瑁下令停止放箭,并派人划舟上前查看。

不久后,巡查兵回来了,把插满箭的稻草人和布条拿给蔡瑁看。

“江…江面上一具浮尸也没有?”蔡瑁意识到自己闯大祸了。

“报告蔡将军,没有尸体,只有稻草。”士兵如实禀报。

蔡瑁一下子瘫坐在地上。本来他还指望能立点小战功,拿个尾彩,回去也好给曹操一个交代,结果雪上加霜,血本无归。

“蔡将军,其实这事可以不让丞相知道的。”蒯越扶起他,安慰道。他刚才就想劝蔡瑁不要盲目进攻,可惜对方闭耳不听。

“不可能的。就算你不说,我不说,如何确保这里的所有人都不会说?”蔡瑁不可能同时封住这么多人的口。
本章已完成! 请记住【剑鸣乱世】最新更新章节〖第182章:战力悬殊〗地址https://m.963k.com/227/227326/182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