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两百零八章家康

但此时的松平家康显示出了历史上著名的“忍耐心”,或者称其为迟钝。住在骏河赐宅里的他还是照样一天两顿茶泡饭,吃饱了就睡,睡醒了再吃,除了下午在院子里像平时一样练习射箭和骑马之外,连大门都不出,让他那帮子热血沸腾的家臣们着急万分,少主难道是傻了吗?连这样千载难逢的好机会都不往捉住?

混吃等逝世的日子很快结束了,这天下午松平家康刚刚吃完晚饭,正筹备像平时那样吹灯睡觉,今川家的使者到了,邀请其进府寿桂尼召见。这立即引起了一堆家臣的猜忌,会不会是这老东西要先下手为强,铲除隐患呀?别看她是个女人,杀起人来可以一点也不含混,尼将军的绰号可不是天上掉下来的。可松平家康却好似毫无察觉,他站起身来对使者道:“请稍候片刻,我要往换一身衣服!”

“殿下,您可千万要三思呀!”鸟居忠吉逝世逝世的抱住松平家康的大腿:“眼下这个时候,今川家的人召见您,您不感到异常吗?”

“忠吉请放开手!”松平家康安静的看着老臣:“我不会有事的!”

面对松平家康那双安静的眼睛,鸟居忠吉颓然的松开了手:“那可否让老臣我追随您一同前往?”

“不必了,你就在这里等候吧!”松平家康笑道。

“寿桂尼就在殿内等候,您请进!”

“多谢了!”被从回想中惊醒的松平家康向引路人欠了欠身材,他走到门外跪下,沉声道:“寿桂尼殿下,在下松平家康求见!”

“是竹千代吗?进来吧!”屋内传出一个熟悉的声音。是老师!松平家康精力一振,有老师太平雪斋在场,自己的人身安全应当是有保障的吧!

“是!”松平家康应了一声,推开纸门,膝行了两步进得屋来,才创造屋内除了寿桂尼和太原雪斋之外还有一人,蝉眉黑齿,不是今川义元又是何人?

“今川殿下?”松平家康吃了一惊,赶忙跪拜下往:“在下不知殿下也在,失礼之处还请恕罪!”

“无妨,三河守,是我派人请你来的!”今川义元露出一丝微笑:“怎么样,这些天家中事情不少吧?”

“风雨甚大,确实有些惊恐,不过家康的心却始终未变!”松平家康答道。

“说得好!”今川义元满足的笑了起来:“三河守果然是难得的忠义醇厚之人呀!”他脸色忽然一变:“不过有些人就很让我有些扫兴了!明国有贤人云;‘疾风知劲草,板荡识忠臣’,若不是这次的变故,义员还真的无法看出一些人的真面目!”

松平家康低下头,不敢接话。今川义元笑了笑,持续说道:“三河守,按照可靠的情报,武田信玄已经与本能寺显如结成同盟,显如已经向近畿与尾张、三河等国发出总一向一揆令,天下形势即将大变。我即将领派兵前往近畿弹压,而你将前往三河,弹压一向宗,明确了吗?”

“弹压三河国的一向宗?”松平家康的额头渗出一层汗珠,他当然知道今川义元的用意,三河国一向宗的权势很大,很多骨干便是当地的国人众和低级武士,是松平家世代的家臣,可谓是手心手背都是肉。

“不错,三河守有什么难处吗?”寿桂尼问道:“假如要和武田家开战,三河便是骏河与远江二国的后方,千万不能有什么闪失,三河守世代镇守当地,应当是没有比你更好的人选了!”

“是,是!”松平家康赶忙俯下身往:“在下必定会将一向宗的狂徒诛杀干净!”

“很好!”今川义元笑了起来,他取下一旁的宝刀,递给松平家康:“这是传说中新田义贞的名刀‘鬼切’,本日就赐给你了,此番出征回来,你便是我今川的一门众!”

“多谢殿下!”松平家康赶忙俯身跪拜。

松平家康离开之后,屋内重新陷进了静寂之中,夜风吹拂着院子里的槐树,暗影映照在白纸门上,宛若鬼影。

“母亲!您感到我这么做对吗?”今川义元忽然问道:“假装本能寺之变,现在看来,天下汹汹,看来背地里心抱恨恨的人不少呀!”

“若是你可以铲除乱党,重新平定天下,那你当日所为就是深谋远虑,贤明神武。若是今川家在你手中败亡,那你就会成为后代嘲笑的对象!”

“呵呵呵呵!”今川义元笑了起来:“不愧是母亲呀,还是这么的不留情面!老师您怎么想呢?”

“我倒是感到不论成与不成,义元你都不愧为今川家的家督,须知胜败除了才具,还要看时运。义元你已经是幕府管领,竟然为了今川家的天下还有胆魄做出这样的决定,实在是让老衲这个做老师的欣慰不已呀!”

“还是老师说的话更合我的心意呀!”今川义元笑道:“母亲,您对武田信玄怎么看?”

“背信弃义之徒,好乱乐祸之徒!”寿桂尼冷笑了一声:“企图为人作嫁,必定惹火烧身!”

今川义元点了点头:“老师您怎么看?”

“寿桂尼殿下所言甚是!”太原雪斋点了点头:“不过有一点老衲所见略有不同!”

“何处?”

“武田信玄尽不会自己往为人作嫁,只会让别人替他往伸手,自家却在后面捡便宜!”

今川义元与寿桂尼对视了一眼,齐声大笑起来,寿桂尼捂住自己的嘴,笑道:“禅师说的是,那武田信玄的确是这等人,他虽兵势虽强,但却不是那等敢于孤注一掷的人,连胜仗都只想赢个七分的人,又怎么会愿意头一个来抵挡我今川家的锋芒呢?”
本章已完成! 请记住【丝路大亨】最新更新章节〖第两百零八章家康〗地址https://m.963k.com/92/92003/824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