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12章 朱元璋的去朱元璋化(1/2)
李琎分配好兵士的田产之事,稳定军心后,就佯装中计,以采购战马为由出京,之后就失去了踪迹。>
不久,李祖述就带着李琎的信物找到了申湛然,要求申湛然配合他的行动。>
申湛然初时佯作不肯,不过当李祖述拿出李琎盗取太仓库银的证据,以及李琎送给申湛然、刘文炳等人的记录后,申湛然表现得十分愤怒,同时也故意显露出一丝软弱。>
李祖述见状,又趁机劝解申湛然,告诉他,崇祯既已得到朱元璋的兵法真传,恐也继承了对方的残暴。>
并历数洪武年间朱元璋诛杀的功臣勋贵,示意崇祯绝非他的最佳选择。>
随后又特意提醒申湛然,别看他现在风光无限,一旦扫除叛乱,就是他命陨之时。>
其实申湛然在张应京之事后,心中就一直有些担心,此刻闻言,立时表现出犹豫之色。>
李祖述见状,又趁机游说,并许以重利。>
申湛然借机打探详情,李祖述只是隐讳告诉他,说自己南京方面有人,定可保他富贵。>
申湛然试探无果,只得佯作无奈地应了下来。>
不过他为免李祖述生疑,也知对方一直在打太仓银子的主意,就又佯作不甘,假装想抹平李祖述制造的贪墨痕迹,给对方制造机会。>
这才有了他向朱元璋请旨,拨付五十万犒军之事。>
果然,当他的书信传出去后,太仓不久就失了火,之后便是转移库银之事。>
申湛然虽不知李祖述会如何盗取库金,但是他知道对方一定会动手,所以他也一直紧紧地盯着此事。>
没想到库银进入常盈库才两日,他就发现库银已经被调包了。>
申湛然发现此事后,心中也有些着急。>
因为他知道这批银子事关重大,同时也不知该相信谁。>
不过他是有韬略,也是有担当的人,惊慌过后,便不着痕迹地瞒下一切,暗中查访。>
他因担心李祖述借运粮之机将银子运出城去,还特意让朱慈烺下令,暂停运粮外出等事。>
申湛然本以为李祖述会来找他相助,没想到对方却并未前来,这不禁让他有些疑惑。>
不过最后李祖述还是来了,却不是要求他帮忙运送银子,而是要他不要再查潜伏在京城外的兵马。>
直到此时,申湛然才知李祖述从未相信过他,只是故意给他一些假消息,误导他的判断。>
因此他明面上调回了香河那边的锦衣卫,暗地里却又让刘文炳的人去监视,不过却一直没有发现什么异常。>
之后李祖述又找到他,告诉他朱元璋已死,让他协助夺取政权。>
而且这次李祖述还一反常态,告诉了他行动计划。>
申湛然自不会相信李祖述,不过却仍答应了下来,并煞有其事地指出了其中的不足之处,弄得李祖述颇为尴尬。>
之后自然是计划有变,申湛然佯作不知地指挥人平定叛乱,却故意没有抓捕李祖述等人。>
一来是他要留条活路,以免断了线索,二则是担心逼迫太急,李琎会有安危。>
不过朱元璋的突然出现打乱了他的部署,同时他也发现朱元璋对他的不满,可惜此刻的他已是有口难言......>
朱元璋听着黄尼麓的讲述,才知李琎和申湛然竟是在下一盘大棋,心中震惊之余,也有些担忧。>
因为李琎未告知他详情,确实是为势所迫。>
可申湛然并非没有机会,但他却没有说破,恐也有借机试探的意思。>
毕竟他前世杀戮无数,尽管他有苦衷,觉得并非滥杀,但是对于朝廷官员来说,他的杀戮之气确实太重,心中有所>
担忧倒也正常。>
现在虽说没有人知道他的身份,可是他当初为了激励士气,同时也为了解决他与崇祯的不同,已经对外宣称得到了太祖的真传。>
在叛军围城,众人命悬一线的时候,或许众人只记得他的英勇善战,而且希望他越强越好。>
但是当叛军退去,危险解除后,人们自也会想起朱元璋的嗜杀。>
特别是在有心人的散播下,他的嗜杀也会随着他的英勇而广为流传。>
他现在想来,李祖述留下那些富商,除了是想破坏他和江南士绅的关系外,恐也是想借机宣传他的嗜杀,让他与士绅进一步离心离德。>
朱元璋想明白此点,心中不由打了一个冷颤。>
他待黄尼麓讲完后,又故作不解地道:「申卿为何不直接和咱说,反而要你转述?」>
黄尼麓闻言,躬身道:「臣也曾问过这个问题,他说宫内耳目太多,他唯恐走漏消息,故而才未明言,另外......」>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