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42章 高杰攻克西安(1/2)
夏完淳听闻黄志成被封为御史时,本还有些不甘,此刻见朱元璋又封他为江南巡抚,微微一惊后,不禁看向陈子龙。>
他见陈子龙微微摇头,便上前行礼道:「臣谢陛下厚爱,只是臣才识浅薄,恐难当此任,还请陛下收回成命!」>
史可法见夏完淳竟能抵挡诱惑,心中对他更加看重,也上前帮衬。>
朱元璋正要借助夏完淳搅动江南官场,又怎会同意,当即拒绝了他们的请求。>
没想到陈子龙又上前奏道:「陛下,夏完淳虽有些才学,但年岁太轻,阅历有限,实难当此重任。」>
「若陛下有心,何不等他历练几年,再委以重任,毕竟江南官场复杂,他又年少轻狂,若是着了别人的算计,反而伤了陛下的圣名!」>
沈廷扬、路振飞本也觉得不妥,只因他们与夏完淳并不太熟,唯恐让其误会,才没有开口。>
此刻见史可法、陈子龙皆出言劝阻,也纷纷劝谏。>
朱元璋见众人极力反对,又见黄志成隐现怒色,心中更喜。>
不过却佯怒道:「甘罗十二岁拜相,霍去病十七岁封侯,他们可曾负了皇恩?」>
「要是他们的亲朋当时都如你们这般,恐他们也不会青史留名?」>
「而且人生天地间,若不能奋力拼搏,纵使百岁也不过是痴长年岁,像开平王(常遇春)虽只有四十春秋,功勋却震古烁今,你们现今年岁皆长于他,可有一人能与之并肩......」>
随着朱元璋一顿真真假假的训斥,史可法等人皆不再开口,而夏完淳眼中更是精光连闪。>
朱元璋见状,又缓颜道:「何况太子不久就会代咱南巡,他与夏卿本是旧识,所以咱才有此安排!」>
他说着,先瞥了黄志成一眼,见对方眼中满是嫉妒之色,又看向夏完淳道:「夏卿,咱希望你在太子来前理清江南的情况,能助太子一臂之力......」>
史可法等人闻言一惊,一时也不知该不该劝阻。>
因为明朝为保证皇权的顺利交接,在皇帝还是太子时,便已准备好了两套班子。>
其中一套是负责太子生活起居的太监,而另一套则是教导太子读书的詹事府。>
一旦旧皇驾崩,新皇登基,这两套班子便会快速替代原有人员,以保证新皇的权利。>
特别是在詹事府中任职之人,将来基本都是内阁的成员,像先前的张居正走的就是这条路。>
而今夏完淳虽不在詹事府,但众人听朱元璋的意思,却是有意将夏完淳当朱慈烺的心腹培养。>
因这种机会可遇不可求,故众人一时皆沉默不语。>
朱元璋见状,又看向夏完淳道:「夏卿,你可敢担此重任?」>
夏完淳闻言,眼中闪过一缕坚毅之色,随即恭敬地跪下道:「臣领旨,谢陛下厚恩!」>
朱元璋满意地点了点头,示意他起身后,又看向史可法道:「史卿,咱知你办事老成,太子南巡之事,便由你全权负责。」>
「再就是南粮一事颇为迟缓,咱有意让你以户部尚书之职,协调南粮之事,你意下如何?」>
史可法见朱元璋一下子压来这多事,心中虽有些犹豫,却仍恭敬地道:「臣定竭尽全力,绝不辜负陛下的重托!」>
朱元璋见他面色凝重,而沈廷扬等人也露出担忧之色,知目的已达,便又逐一交代,并故意询问细节之处。>
史可法虽曾担任户部主事、漕运总督、凤阳巡抚等职,但离任已久,加之现在又多是临时之事,他一时间哪里说得清楚。>
陈子龙、路振飞等人见史可法面露难色,便挺身而出,主动出谋划策。>
于是朱元>
璋又借机封路振飞为户部左侍郎,陈子龙为兵部左侍郎,协助史可法处理南粮、军政等事。>
史可法也是聪慧之人,听到朱元璋的任命,立时明白对方的用意,当即请辞兵部尚书之职。>
朱元璋心中虽喜,表面却严词拒绝。>
史可法为官数十载,岂会看不透其中玄机,又极力请辞。>
沈廷扬等人见状,也出言劝谏,朱元璋才勉为其难地同意,不过仍授予了史可法太傅之职。>
随后朱元璋又简单交代了诸事,便让众人离去了。>
不过在众人离去不久,朱元璋又派人将陈子龙召来,与他探讨江南兵部之事。>
朱元璋见陈子龙在具体事务上虽不熟悉,但见解和胆气却十分出众,心中也十分欢喜。>
他先将江南的危局告诉了陈子龙,随后又与陈子龙推演了各种可能,以及应对之策。>
确认对方已经理解他的意思后,便让陈子龙立刻返回江南。>
在陈子龙离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