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七十二章 今夜孔府除名!!!(六千字)(3/4)
注定,毕竟大秦施行的是法制,法家主导朝廷一天,我儒家便注定没有出头之日,而这事,六国贵族同样看的分明。”
“他们不至于落井下石。”
“而且与我儒家联手,正是六国贵族反对霸道而自立于天下的基石。”
“若我儒家消亡,六国贵族将独承秦政霸道,这又岂是六国贵族之想见的?”
孔鲋不解道:
“那这次究竟是为何?”
“六国贵族没理由出卖我们,但他们这次却毫不犹豫出卖了,那就说明一定是其他原因,但哪还有什么其他原因?总不能是为了针对秦落衡吧?那不是更荒诞不经吗?”
听着兄长的吐槽,子襄双目一亮。
他已经想明白了。
六国贵族就是在针对秦落衡。
也唯有秦落衡。
除了这个理由,他想不到其他理由,而这个理由成立的原因,有且只有一个,便是六国贵族已经知晓了秦落衡的真实身份。
也只有这个理由,才能解释,为何六国贵族肯以出卖儒家为代价。
因为秦落衡为大秦十公子。
秦落衡就目前的情况来看,已是大秦储君的不二人选。
相对于其他公子,秦落衡对六国贵族的危害更大,也更不利六国复辟,儒家目前在地方已初具规模,秦廷想彻底清理是很难的,而在六国贵族眼中,只是付出孔门的代价,就能彻底扼杀掉秦廷的延续,这无疑是十分值得的。
更为甚者。
孔门一直为儒家主导。
他们一直跟六国贵族若即若离,并没有真的完全依附,而是一直借助六国贵族的势力,用以扩大儒家自身的影响力,这显然让六国贵族有些不满,若是孔门在这次事故中出事,各地的儒生为了活命,恐怕只能投身于六国贵族。
此策可谓一石多鸟!
对六国贵族完全有利而无害!
甚至于。
他们最后还可以借口不知情,把此事直接翻过去,而其他儒生为了活命,就算有所察觉,也只能装作不知情,彻底成为六国贵族的附庸。
在这一刹。
子襄已全部想清楚了。
他们儒家成了六国贵族的饵,用来引诱秦落衡中伏。
子襄走向门口,望向远处的孔子旧垣,神色难看到了极点。
曾几何时,他们儒家受过这种气?
关键他们还不能发作,只能装作毫不知情。
想到这些。
子襄脸色更显铁青。
良久,终于忍不住怒骂道:“六国贵族,你们欺人太甚!”
见状,孔鲋疑惑道:“襄弟,可是想清了缘由?”
子襄看向孔鲋,犹豫片刻,最终还是没有说出口,木然的摇摇头道:“兄长多心了,我们现在对外面的情况一无所知,我又能猜到什么呢?不过兄长不要对陈余抱有太多希望,他应该不会对我们如实说的。”
闻言。
孔鲋眉头一皱。
他自然察觉到了子襄的异样。
只是见子襄脸色这般难看,最终还是没有问出口。
渐渐的。
屋内陷入死一般的沉寂。
......
另一边。
在士卒破门而入之后,很快便发现室内空无一人。
杨武回去禀报道:“禀秦尚书令,孔门弟子不知何时听闻了消息,现在已经悉数逃逸,孔里空荡荡了无人迹,下吏已派人去四处搜查。”
秦落衡眉头微蹙。
他隐隐察觉到一些不对。
孔子旧垣中灯火通明,说明之前里面是有人的,但里面现在空无一人,这分明是孔鲋等人提前得知了消息,中途逃逸了。
他自得令后,并未对士卒说过此行目的,唯有到了孔里附近,这才把此次的目的告知,孔鲋等人是如何知道自己的目的的?
秦落衡道:“孔府内可见可疑之物?”
杨武道:“并未见到,下吏觉得事有蹊跷,孔族加上孔门弟子,人数多达千余人,如果没有人通风报信,不可能这么快就全都疏散逃离。“
“下吏认为,中途有人消息泄露了。”
秦落衡神色微凝,他很清楚,他所带领的士卒,没可能泄露,那唯一有可能、有机会泄露的便是巡狩的官员,那此事牵涉就比较严重了。
他道:
“此事暂时不多追究。”
“你现在立即通知当地官府,于四处设立关卡,严密搜捕孔族及儒家弟子,他们应该没有跑多远。”
杨武忙道:“诺。”
秦落衡策马望着前面空荡荡的庄院,冷声道:“孔府儒家,你们终究还是选择站在大秦的对立面,也终究还是选择了跟秦政为敌,汝等既然执意要为乱天下,那就不要怪我秦落衡不讲道义了。”
“来人,先开孔府石墙,毁其院。”
“今夜孔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