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一章 变局(四)

第十一章 变局(四)

政治究竟是个什么玩意?对于这个问题,自古就有无数有识之士进行过详细的探讨。有人说政治就是坑蒙拐骗,也有人说政治乃是“众人之事”,最广为流行的说法则是源于战国末期的韩非子,他认为政治乃是利益的斗争。而在所有的说法当中,关于政治最令人匪夷所思和智商瞬间归零的说法却是来自西方世界,一个叫做汉娜阿伦特的著名学者认为“政治其实代表真、善、美”。

当然,杨翼现在对以上的说法完全嗤之以鼻。在他看来,政治的实质就是“开会”。开会作为人类的一种无聊行为存在了很多年。无论你遇上什么事情,最好都先开个会研究一下,若是你什么事情都没遇到,那也可以开个会总结或是展望一下。以至于到了大宋朝,开会已经成为政治的主要形势和传统。

只不过事物总有正反两面的特性,尽管开会有解决问题的功能,可是开会有时也会把简单问题搞复杂,起码现在杨翼觉得,元佑三年的这次集英殿朝会,就重新把本已经明朗的政治局面再度导向难以预测的方向之中。

事实上,在朝会开始之前,杨翼还是有相当强的信心的,他认为自己已经做好了面对可能出现的局面的准备。按照杨翼原先的分析,今天的朝会不外乎会出现两种局面,一是向太后自己放弃权利,自动退到台下。又或者朝中各派空前团结,力压向太后下台。二是向太后心思细密舌灿莲花,硬是能自圆其说颠倒黑白,滴水不漏的把责任完全推到李宪的头上。这样一来,原先团结一致的各派就有可能当即出现分裂的局面。毕竟在向太后没有责任的情况下,旧党中的许多人还是希望能由向太后出来训政的。

无论出现哪一种局面,杨翼都有应对的策略。假若出现第一种情况,杨翼就会立即在这次朝会上带头请求皇帝亲政,到了那个时候估计其他人都会顺势跟进,毕竟谁也不想在这种关键时刻给小皇帝留下不好的印象。假若出现第二种情况,杨翼就决定带领蔡汴为首的新党,在朝堂上直接跟向太后死掐,一方面尽力争取旧党中的蜀、洛两党支持,动摇向太后的执政根基,更或通过洛党中的刘安世,动用御史台的力量来质疑向太后训政的合理性。另一方面积极向小皇帝吹风鼓动,让小皇帝自己出来与向太后斗争。总的来说,杨翼还是自认为胜算是相当大的。

只可惜,计划没有变化快。在朝会正式开始之后,杨翼就发现事情完全出乎了自己的预料……

“众位卿家!京城动乱之后,太皇太后娘娘病体沉苛!兼又宦官作乱,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!幸得各位卿家乃我大宋砥柱,连日来大显忠贞之色声讨宦贼,哀家方才借此浩然之正气诛灭李宪一党!我大宋幸甚啊!”向太后一上来就首先肯定了大臣们这几天的行为,把自己的立场摆在了人民群众之中。

“太皇太后病重之初,曾亲自语及朝局,说是国事日艰,官家年纪还小,是以让本宫暂且训政。然或是天意如此,那大太监李宪在宫中日久祸心包藏,勾结同党将太皇太后娘娘的宫寝重重围困。不但致使娘娘陷入昏迷,还哄骗官家侍奉娘娘塌前,终不得出。李宪甚至以娘娘和官家的安危胁迫本宫,让哀家投鼠忌器不能向外间告知详细情形!好在连日来众卿家的讨逆之举声势浩大,让李宪惶惶不可终日,终于被哀家寻得机会一举铲除!”紧接着向太后说明了自己训政的合法性,把责任一故脑的全部砸到李宪的头上,还顺便把讨逆的功劳揽到了自己身上。

“此次诛灭贼党,除党首李宪畏罪自杀之外,另有参与作乱的太监、内侍、宫女共计一百八十七人,哀家已经于昨夜一并赐其死罪!随后着大理寺追查贼子余孽,料来此等罪过当诛九族!”向太后最后这一段话的意思明白得很,意思是告诉大家她已经杀人灭口了。不但李宪完蛋了,其他知情的人也一并掉了脑袋,这几天宫中发生的事,真相也只有从她向太后一人的口里才能说得清楚。

当向太后的三段论才一说完,杨翼就知道情形有点不妙。照向太后描述,敢情小皇帝一直就待在寝宫哪也没去,根本就搞不清外面发生的事。难怪此时坐在向太后斜对面的小皇帝,从近来到现在都是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。这样一来倒好,自己想鼓动小皇帝出来质疑向太后的计划算是泡了汤。

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完全证明了杨翼的担忧。在向太后不容置疑的逻辑推理加解释下,朝中各派的短暂团结就有如大江东去,一去不回。旧党中有人感到机会来了,直接跳出来对李宪大加指责,并对向太后的英明伟大高唱赞歌。

所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,当有人带了头后,局面迅速朝着对向太后有利的方向发展,大批官员开始附和向太后的言语,纷纷表示向太后训政一事确实是高太后的意思,宛如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听一般,全然不记得就在昨天自己还在声讨向太后的缩头政策。

由于今天来的人实在太多,旧党之中总有那么几个愣头青,本来是在说支持向太后的话,说着说着就有点控制不住,转而开始攻击起新党来。支持向太后用的是赞扬之语,而攻击新党当然就没什么好话,骂到激动之处,有人甚至开始挖新党的祖坟,从蔡确一直骂到王安石为止,好像王安石才是这次李宪作乱的罪魁祸首。

新党人数虽然少,可是早对旧党的打击心怀怨恨。朝堂上别人不但开骂,还把王安石老祖宗都牵扯进去,新党自然不甘心,在蔡汴的带领下全力反击。于是乎,集英殿变成了街头,许多平素斯文无比的读书人们都变成了街头的泼妇,破口大骂起来……..

“搞什么呢?”一开始杨翼被眼前的场景搞得目瞪口呆,接着就是哭笑不得。直到他回过神来看到了向太后、小皇帝、以及几位元老重臣的脸色,方才醒悟过来。

向太后虽然依旧正襟危坐,但脸上还是难掩有一种喜气。而小皇帝的脸色虽然苍白,却低垂着眼帘,似乎在压抑着心中的某种愤怒。而王存两眼看着大殿的房顶,面目波澜不惊。对面刘挚等人则紧皱着眉头不发一语。赵瞻则是紧盯着下面正在争吵的人,脸色凝重得很。

“原来一切都在向太后的算计之中啊!”杨翼立即反应过来究竟发生了什么事。想来向太后早就料到新党会成为阻挡她训政的力量,所以暗中安排了人挑拨新党出来与旧党争吵,故意把争吵的重点往新旧之争上引,然后就再也没有人会把她训政的合法性作为本次朝会的重点了!待到再过些时候宣布朝会结束,她向太后训政就成为了定局。

刘挚等人不说话,当然也有苦衷。现在朝堂上争吵的内容乃是变法,而不是向太后训政一事。以刘挚这样的旧党领袖,当然不能说出支持新党的话,否则将来类如刘挚这类人还怎么领袖旧党?当然以刘挚的聪明,他不会看不出向太后使出的这招乾坤大挪移,只不过苦于没法开口,是以只有紧皱眉头了!

而赵瞻乃是墙头草派的总代表,是以他当然紧张的看着殿内的争吵,只要发现风向彻底倒向哪一边,说不定赵瞻就会马上跳出来跟进。

至于王存,虽然他深明高太后当初要平复新党怨气的用心,反对向太后训政,可是王存是个老狐狸啊!中庸!只有中庸才是他的招牌。他绝对不会第一个开口重新把话题引到向太后训政这个问题上来。

“一窝狐狸精!难怪王存跟我胡扯什么信佛教,还不可说!说不得!”杨翼心中暗骂:“原来还是要扮缩头乌龟!这乌龟什么时候成了咱大宋朝的宠物了?人见人爱的!”

“奶奶的!你们不干,老子自己上!”杨翼看着大殿里的局面乱作一团,而主要的大臣全部都默然不语,心知这样下去可就不太好玩了,也唯有自己出来重新主导朝会的话题。

“住口!”杨翼运足力气大喊一声,洪亮的声音宛若惊雷,顿时让大殿安静下来。刚才还在声嘶力竭面红耳赤的两党,全都停下来愕然看着杨翼。王存本来站在杨翼旁边两眼望天的,被杨翼突然吼上这么一嗓子差点没吓得摔倒在地……

“集英殿上!怎如市井一般?”杨翼厉声呵斥:“斯文在哪里?体统在哪里?社稷的尊严在哪里?国事日非,皆为你等之过!眼下太皇太后尤在病中,各位不思重整朝钢,却在这里争扰不休!实属大不敬之罪!实属辜负天下乃至社稷之厚望!”

杨翼是什么人?反正据传说是个杀人不眨眼的家伙,京城平叛那次更是让全京城都见识了他的凶悍,现在经过这几天的风波,杨翼的威名更是如日正中天。集英殿上这样的大喊一声,换作别人是谁也不敢的,估计谁喊谁就倒霉,光是弹劾就能把你弹劾到尿裤子。可是杨翼敢喊,他不但敢喊,还真没有人敢直接顶撞上来。大殿中刹那间鸦雀无声,所有人都回到了自己的位子上。

呵斥完毕,杨翼出列站立在大殿之中,环顾四周一圈。他高大的身形、悍厉的眼神借助着先前的一吼,在整个大殿里都造成了一种无形的威势。被他看到的官员无不低头掩面,连带座上的向太后心中都是一惊。当然,在向太后侧面那个不太引人注意的角落里,小皇帝赵煦却忽然睁开了眼睛,眼角处竟然有一丝笑意。

“臣!敢请问目下太皇太后病况如何?”杨翼第一句话就直指高太后的病情。你不是说是高太后让你出来训政的么?只有高太后才是关键。

“这位卿家便是杨翼吧?”向太后深居宫中多年,对近几年才崛起的杨翼自然没有见过。只不过这么年轻却站在王存的身边,料来满朝之中也就只有杨翼这么一人了。适才杨翼大声一吼,向太后的目光就没有从杨翼的身上移开过。是的!向太后觉得有点冷,这个高大的年轻人带给她某种危险的感觉:“杨翼忠心耿耿,此次哀家能平定宫中之乱,杨卿家当居首功啊!哀家日前有闻杨卿家入仕以来,于我大宋功勋卓著,今日见到,真是天降栋梁之材!”

向太后的话有两个意思,一来给杨翼送个高帽,二来也是卖个顺水人情,说你杨翼闯宫那件事咱就不计较了,俺够宽宏大量了吧?你也别跟我对着干:“太皇太后虽抱病宫中,然福泽深厚,老天也必定保佑!如今李宪一党尽除,诸位卿家当然可去探视。只不过为了确保太皇太后娘娘的安静,哀家以为当集体安排一两次探视便好!过多则忧惊扰鸾驾!”

“恕臣斗胆!”杨翼朗声说道:“太皇太后娘娘说及训政一事,为何不传朝中重臣以诏之?为何不见手喻明证之物?臣愚孥,敢请娘娘释臣之疑!”

杨翼此言一出,全殿哗然!大宋朝开国以来从未有过的事啊!居然直接在大庭广众下质疑皇太后的当政合法性,也只有杨翼敢这么干了!

向太后霎时变色,杨翼实在是太不识抬举了!实在是欺人太甚!她的手紧紧的抓住了椅子的扶手,掌心里竟然满是汗绩。她很想现在手里就有一把刀,直接朝面前这个可恶的人身上捅过去。当然,向太后非常清楚自己没法这样干,几天来朝局的发展使她深受教育,不说杨翼在军队中拥有着无上的影响力,单看前些天那场声势浩大的冲击皇城的风潮,眼前的这个人绝对不是说杀就能杀得了的。自己手里有什么?看似有几个旧党官员在为自己说话,其实说白了百无一用是书生,自己要兵没兵要啥没啥!

向太后深吸一口气,脸色平复下来,她不看杨翼,转而目注刘挚、范祖禹和王存。这个时候的向太后,最迫切需要的就是有忠心重臣,能够大喊一声“杨翼逆贼!胆敢质疑天听!顶撞娘娘!实乃大逆不道!”

然而向太后无疑是失望了。几个元老重臣依旧保持了沉默。

其实王存乃是目下朝中最有实力的人物,他在文彦博之后不但德高望重冠绝全朝,他还掌握着京辎禁军的最强大力量。王存有绝对的能力去扑灭杨翼的进攻。但是王存不愿意这么做,不是因为他素来相信杨翼不是玩弄权力的奸臣,而是因为他知道高太后当初调回蔡京张商英的用意,而信奉中庸的他,更希望的是朝廷彻底的摆脱新旧党争,不要再相互倾轧!

其实范祖禹乃是目下朝中强大文官集团的首脑人物。大宋朝的政治体制,保证了文官集团的绝对权威,绝非一两个武人可以撼动!他有能力和条件号召整个文官集团来对付任何的个人!但范祖禹是这样一个人,对皇室的忠诚乃是他立身之本!高太后在病中究竟说过什么话?在他的心里也有着疑问,他甚至觉得杨翼做得对,大宋朝的江山绝不能落入擅权者手中。

其实刘挚乃是整个旧党的领袖人物,以洛党的势力,在朝堂之上只要他愿意,几百官员的口水都可以把杨翼淹死!但他也不愿意,因为他的洛党,乃是高太后的死党。几天来发生的事,就是瞎子也能看出来,李宪的一个巴掌拍不响啊!

而立场接近中间派的苏轼兄弟,还有新党的蔡汴等人,更是一心想着小皇帝上台,这阵子不帮着杨翼说话就已经是开恩了!至于其他那些旧党的部分顽固分子,无疑都是虾兵蟹将,这里哪有他们说话的份?

杨翼狠狠的盯着向太后,再度大声问道:“敢请娘娘释臣之疑!”

向太后知道不回答不行了,不止是杨翼在盯着她,整个大殿上的所有人都在等着她的回答。缓缓说道:“那日高娘娘方才苏醒,哀家听闻便急忙前往探视!高娘娘亲口所说,官家年幼,然时局艰险,先有女真入寇,后有殿前司作乱!高娘娘实在不放心得很,是以让哀家暂且代为训政!其后高娘娘再度昏厥,是以也来不及召唤朝臣!”

杨翼冷笑道:“太皇太后娘娘昔日曾赞陛下聪慧过人!陛下先有范纯仁相公和文彦博太师侍读多年,后有军中功勋卓著之武将讲读武学!更是跟随太皇太后娘娘治政三年之久!如今陛下虚岁十六矣!如此,太皇太后娘娘竟出不放心之语,天下士人百姓将来何能相信陛下的能力?陛下将来以何威信可掌朝钢?”

“这…..”向太后竟一时语塞。你说你硬是赖着说反正这是高太后的意思,那么总会给人感觉你是贪恋权利。可你要真是高风亮节,为了陛下的威信马上自动退位让陛下亲政,那不是之前白忙活了么?

要说人都有急智的,向太后在这紧张时刻,脑中竟然浮出一件事来,思虑半晌,终于长叹一口气道:“半年前,高娘娘曾经对哀家说过,官家年纪渐长!却迟迟没有立后妃,实在令人忧心得很!”

整个大殿几百号人包括杨翼在内刹那间全部傻眼!居然还有这个理由?

向太后继续道:“不孝有三,无后为大!官家乃九五至尊,天下之表率!官家不立后妃,如何能成天下表率?哀家以为此为正理!高娘娘定是因为这个缘故,才说出不放心之语!”

杨翼一下子还真没想到这一茬!好像这个理由多少也能算个理由啊!高太后担心小皇帝的性生活问题那是举朝皆知啊!不然千里迢迢的把我杨翼弄去江南干嘛?向太后这又是在玩扮乌龟!那高太后也不知要病到什么时候,小皇帝一天不结婚,难道你向太后就一直训政下去?

大殿里这时很寂静,杨翼一时无语,向太后也不说话,气氛有点僵持!而出人意料的是,王存这个时候却决定站出来说话了。没错,王存觉得天色好像也不早了,你俩这样纠缠下去根本就不是办法!向太后说一切都是高太后的意思,她赖着不走,你杨翼又能怎么办?真冲上去动手那天下没谁能饶得了你!还是俺借着这个机会出来当和事佬!干这个俺专业啊!

“太皇太后这一病,牵涉天下人心!”王存站到殿中,缓缓说道:“病!自有太医去治!而我等臣子,也该尽心!我等不会医术,只能为太皇太后娘娘祈福。自古便有冲喜一说。值此关头,陛下的喜事才能带来最大的喜气。臣议为陛下选后!不日大婚!即可以让陛下早为天下表率!又可以向天下彰显陛下之仁德孝心。愿这喜气一冲,我大宋江山从此太平!太皇太后娘娘早日康复!”

殿中群臣顿时动容,这或许也是一个暂且撂置争议,解决当且僵局的办法了!再说陛下虚岁十六,宫中也没有个皇后好像是不太合适,加上大婚也能为娘娘冲喜,当下众口一词的赞成。更有甚者当即表了忠心,提议天下能结婚的都结婚,反正喜气不嫌多!

杨翼差点没气晕过去,我说你王存扮乌龟你就扮到底啊!你出来瞎搅和啥呢?佛祖跟你说的话你全忘记了?我管你高太后的死活?我要的是陛下亲政啊!向太后可没有亲口回答说陛下大婚之后她就退位啊!

杨翼认为自己有必要让向太后确定一下是否皇帝一结婚她就让位,而向太后当然机警得很,现在有了拖下去的理由,哪能明确表态呢?不等杨翼开口,再不犹豫高声道:“陛下选后一事,便交给王存、赵瞻负责!退朝!”说罢起身就往后走去…….

元佑三年秋天的这场盛大朝会,就这么落下了帷幕!向太后没有马上就被赶下龙椅,杨翼也没有得到确切的答复!而皇帝的婚事,则像一个模糊不清的分水岭,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能从此把混水分开!

当然,皇帝陛下要结婚了!这个消息注定要引起天下的轰动。只不过杨翼在散朝回家的路上,一直觉得不太对劲。不知为什么,他有一种预感,皇帝的婚事会和他有那么一点关联。

当然,杨翼绝不甘心就这么让向太后糊弄过关!只有陛下亲政,自己的改革才有可能实行,这是不可改变的事实!不管皇帝陛下结不结婚,他都要另想办法,就是动手拽,也要把向太后这个老无赖从高高的座位上拽下来!……..
本章已完成! 请记住【盛世大宋】最新更新章节〖第十一章 变局(四)〗地址https://m.963k.com/272/272640/138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