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47 激进的帝国,什么都敢卖~(2/2)

脱壳加工成本降低了 7成。

慢慢的,

首批吃螃蟹的工厂主们发现,压根不需要购买所谓的蒸汽机专用煤。

吴廷纯忽悠。

随便在市面上买点煤丢进去,一样哐哐运转。

采矿主们,再也不担心坑道积水了~

铁厂的工厂主们,欣慰的将蒸汽机用于鼓风,轧钢、锻造、拉丝~

皇家铸币厂,也采用了大型蒸汽机冲压。

随着生产效率的大幅提高,吴国境内铁器、米面、纺织品价格都有明显下降,与此同时,销量暴涨。

销量增量主要集中在江浙、珠三角、江西,还有大型工矿周边。

其余省份的百姓也不是不想买,关键是手里没现钱。

这是一个很头疼的经济问题。

至少目前,李郁无能为力。

……

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工厂主们笑的合不拢嘴,他们头一次明白了陛下所述说的“大工业规模生产”是什么意思。

规模,是一个很厉害的词。

只要规模上来了,成本就下去了。

这是一个循环。

尝到甜头的工厂主们再次扩大规模,都想着提高产能拉爆竞争对手,好吃独食。

历代盐商之所以豪富,就是因为吃独食。

没法专营,就想办法搞同业协会。

……

最明显的是江浙合流。

例如:江苏丝绸商会和浙江丝绸商会。

合并之后,搞了内部攻守同盟。所有协会单位统一采购,统一售价,确保肉烂在锅里。

剑指广东同行。

原本广东丝绸业也算尚可,但被江浙同行这么一搞,立马就吃不消了。

于是,

广府丝绸商人决定改变策略:国内,不要了。

打不过同行,就出口南洋。

守着家门口的广州港,搞出口有天然优势。航程短,运费省,航线熟。

一锭国内的银锭,和一锭国外的银锭。

告、告、告诉我,它、它、它有区别吗?

……

吴国商业扩张的步伐越发激进。

潮汕商会急了。

这是一个特殊的封闭群体。

他们更像是天生的贸易商,骨子里缺乏制造业基因,在当前的工业化形势下明显吃亏。

尤其是看着隔壁的广府佬狂挣,心里难受死了。

不知道是哪位潮汕神仙想出来的致富经,居然向吴廷提出——我们能不能以 50万两承包紫禁城 5年的经营权?

如果不行,雍和宫也可以啊~

吴廷震惊、陛下震惊,严厉驳回。

再敢胡咧咧,商会所有人集体掌嘴。

……

潮汕商会内部开会聊了三天三夜,喝了。

“和珅,你坐。”

“是。”

君臣对坐,相视无言。此刻不存在僭越,不存在礼仪。

和珅流泪,乾隆的眼眶也红了。

“主子~”

“别哭,别哭。”

乾隆甚至摸出自己的明黄手帕递给这个忠心的奴才。

呜咽了好一会,开口问道:

“听说,永琰抢了你的侍妾?”
本章已完成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