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58 曲阜论战,狂妄的衍圣公袒露心声~(1/2)
~
于时和急的跺脚:
“姐夫,你糊涂啊。什么南北朝,吴皇要是心一狠,说不定明年就杀到紫禁城。”
“那就等他的兵马打过黄河进了山东再说呗~”
“我的衍圣公哎,早点递上降表,新朝对您的观感会更好。”
孔宪佩戏谑道:
“小舅子,你这说客也太积极了吧?南边许诺你什么官了?”
于时和瞬间不吭声,他没好意思说自己是急于表现,压根没收到吴廷委派。
他只是本能的觉得奇货可居。
……
孔宪佩望着城外,自言自语道:
“改朝换代?我孔氏见多了。”
“观感?哈哈哈哈~讨厌我孔氏的皇帝多了去了,吴皇算老几?流水的皇帝,铁打的衍圣公。随便哪家哪姓坐江山,皇帝老儿都得器重咱。”
“讨厌就讨厌呗。他敢怎么样?他能怎么样?”
于时和眉头紧皱,嘀咕道:
“姐夫,这次不一样。吴廷开科取士,圣人学说比例很小,那些核心的都被剔除了。”
“小舅子哎,你还是太年轻。”
“请衍圣公赐教?”
孔宪佩背着手,眺望远方,用一种充满讽刺的声音说道:
“皇帝嘛,都是按需说话。今儿讨厌,明儿说不准就喜欢了。”
“吴皇是个读书人,屡试不第,气儿不顺,对圣人心怀怨恨也属人之常情,可以理解。但是吧,他真坐了龙椅马上就会改口,心悦诚服。”
“知道为啥吗?”
……
“为、为啥?”
“吴皇他出身不好,虽然打下了不小的基业,可他的心态还没转过来,还是老百姓的心态。”
“等他提兵打进了紫禁城,走进金銮殿,往龙椅上面那么一坐,黄袍一披,真龙气从脚窜到头顶。他瞬间就清醒了,哎,不对啊,咱现在是皇上呐,咱得牧民~”
“君君臣臣父父子子,圣人说的多好。”
“抛弃圣人学说,朕从哪儿找出一套完整系统的理论来充实帝国臣民的脑子?”
“从今往后,圣人就是朕,朕就是圣人。衍圣公,忠诚,大忠诚。要宣讲,要尊重,要厚赏,圣人学说一千年不许变。”
“放羊皇帝、讨饭皇帝、野猪皮皇帝都能想得通的事,他一个江南读书人想不通?”
一番话说完,孔宪佩的眼里闪烁着奇异的光芒。
这一刻,
于时和服了,彻底的服气。
原本他心底有些瞧不上这个姐夫。今日一番交谈之后,他发现真不愧是衍圣公后裔,深藏不露,太有智慧了,学问太深了。
圣人学说好。
……
孔宪佩兴致勃勃,主动延伸了话题。
“不过我倒是有一点困惑,吴廷崛起的速度太快了,他靠的是什么?”
于时和顿时来了精神:
“江南人出钱,淮西人出命。和朱元璋争霸天下的班底差不多,吊配置强的一批。”
孔宪佩皱眉道:
“我和你强调过多少次,不要说脏话,有辱斯文。”
“江宁俚语,不是脏话。”
“胡扯~江宁是副京,五朝古都、文化荟萃、底蕴深厚。你别没事就诋毁隔壁老乡,你们江苏人这个互踩的习惯很不好。”
俩人有一句没一句的闲聊,直到城外出现了义军的身影,一杆粗陋的旗帜很吓人——“大西军”。
……
“大西军的兄弟们,再加把劲打下曲阜城,吃酒吃肉啃白馍。”
“杀啊。”
举着锄头、柴刀、粪叉各种五花官集团天然厌恶“锦衣卫”。
陛下的恩宠也未必能够长久。
……
开封城外,黑烟滚滚。
河南巡抚刘墉望着外面黑压压的义军,脸色铁青,他怎么也没想到反贼们崛起的如此之快。
“抚台,向朝廷求援吧。”
“不必。派个人持本官书信出城招安。告诉匪首,他若肯幡然醒悟报效朝廷,日后未必不能出将入相。”
“嗻。”
惠济河畔,义军营盘连绵十里。
旗号是“白莲“、“郑”。
郑春寿率领的白莲义军从安徽六安州插旗,一路辗转杀入河南,经光州、汝宁、陈州,不断吞并小股同行,扩张速度好似滚雪球。
和其他义军不同。
郑春寿部纪律更为森严,目标更为明确。
“戕害百姓者,杀。”
“不听号令者,杀。”
就这两条军令,保持住了底线。
……
河南不富裕,但不代表士绅不富裕。
恰恰相反,他们很富裕。
这一路,郑春寿全靠攻破士绅坞堡获得物资、兵器,并且注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