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一十一章:表姐表弟一家亲(2/4)

上。

“捡起来,牵马扛货,到邢家去。”

几个打手见状怒了:“公爵大人,打不打?

这小子欠揍!去他娘的!

真当我们是要饭的吗?!”

“且慢!”

祖公爵摆手制止了,他眼神阴沉。

度打量起面前的少年书生,脑中思忖着。

这个年代,光是看打扮、穿着、言行举止。

大体便能判定一个人的身份,贾琮这么小的年纪。

那份颐指气使、无所畏惧的态度,伪装也伪装不出来的。

他为何不怕我们?

想必定是有来头了。

念及此。

祖公爵不甘心地看了一眼邢岫烟,眼睛逡巡地道。

“小哥儿是秀才吗?

不知是哪家的人?

东青浦、上海,南湖州、嘉兴。

北吴县、长洲,西太湖诸岛。

南来北往,东西各行。

祖某人也识得几个贵人。

敢问公子出自哪家?”

“我不在你们吴越行列,废话少说!

你们到底帮还是不帮?

莫非行业规矩也不想顾了!”

贾琮表现出极不耐烦地样子,那副模样。

活脱脱一个大家公子,拿鼻孔看人。

祖公爵呵呵一笑,狰狞道:“咱们走!”

他们打行的人向西出了水路船只,一打手愤然道。

“祖大哥,那小子毛都没长齐,怕他个鸟!”

“小心无大错,你们过去几个人跟踪着。

总要问明了身份,才好讨回场子。

咱们打行不干没意义的事。

盛泽巡检司,吴江县衙咱们还是有熟人的。

奇怪......从未听邢家结识了什么人。

哼,那小子怕是奔着人家姑娘去的!”

祖公爵一屁股坐在小船上,船只摇了摇。

邢忠这几年过得愈发落魄,也不敢拿贾家的名头出来唬人。

主要邢夫人那边联系太少了,未必会帮邢家说话。

就是后来邢岫烟进京,邢夫人都不管她。

什么也不给,一家子去投靠。

邢夫人脸色都不好看的。

.......

盛泽镇去吴江县衙四十多里,水路四通八达。

明末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描述盛泽镇盛况空前。

市河两岸丝绸牙行,约有千百余家。

远近村坊织成绸匹,俱到此上市。

四方商贾来买的,蜂攒蚁聚挨挤不开。

向东搬货物,乘了二人摇撸水船。

邢岫烟娴静地坐在船中蓬内,贾琮出了功名凭证。

至此邢母就信了几分。

邢母讨好地嘘寒问暖:“琮哥儿几时来的?

京中姑娘(小姑子)可还安好?”

“大太太无病无灾,好生着呢!

我们兄弟俩南下办事,托我来看一转。”

贾琮坐在布垫上,语气随意。

邢夫人松了口气,不觉间也亲近了一点。

邢岫烟蹙眉道:“怪我连累了你,那些打行、牙行、丝行的人。

藤连着瓜,瓜连着藤甚有势力。

何必羞辱他们?”

“姐姐错了,此等事情千万不能容忍。

你们且放心,我自有把握。

咱们都是亲戚,客气些什么。”

贾琮望着窗外,时值傍晚。

小船像叶子似的飘过江南拱桥。

上岸便是街道店铺,小小一个盛泽镇。

竟然像府县一样繁华。

盛泽镇在《吴江县志》中被推为吴江第一镇。

距离王江泾镇六里地,东面嘉善、平湖。

西面新市、洲钱、石门、桐乡。

南面王店、濮院、沈荡。

北面濮阳、木渎。

大楚凌家从长江三角洲发兵起家,由外而内。

定鼎国朝百年,祖坟便在更南的嘉兴。

其实这个时空的历史在之前朝代便有些许出入了。

最终演变成这个格局。

地理环境也不是和贾琮前世的任何朝代一模一样。

也是有出入的。

镇中居民千户,自备船只的不在少数。

江南市镇、水路就是一个密密麻麻的网络。

商家能来往通行杭州、湖州、苏州、松江。

而盛泽镇最出名的是丝绸。

客商云集。

拿整个苏州府来说。

苏州府城东半城全是丝织行业。

.......

.......

江南是多雨地带,冬雨寒入肌骨。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