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卷 碧海浪涛 第三章 金乡军

看着晏世轮真挚的眼神,汪才枫不禁言语哽咽,道“千户大人,家主他……积劳成疾,虽精神健旺,但恐时日无多……”,说着,平日里嬉皮笑脸和宁凤晨有的一拼,但自从回了汪府后,就终日愁眉苦脸了,想到汪才枫迟迟没有求到“符水”,连人都被扣在台湾,晏世轮心底还是有一丝的愧疚。

“汪世兄莫怕,世轮定当倾力相助!”晏世轮坚定的道。基隆港上至宁凤晨,下至打更老头,所有人都知道,晏世轮言出必践,说让大家吃饱,就毫不含糊的有鱼有肉,既然说能倾力相助,那么定会尽最大的能耐去保老爷子性命。汪才枫毫不怀疑晏世轮的人品,只是老爷子能撑到现在,已经是奇迹了。晏世轮阵阵纳罕,历史上汪应蛟于去年就去世了,而目前还尚有一口气,看来自己的到来还是多少影响了历史。

到达汪府门口时,晏世轮现,堂堂前巡抚,清廉至此,寥寥的三进房子,也就十几间,百姓之福也。也可能是为了求药,仓促间在这乡野之地置了这份宅产,难为老爷子了。与去福州时不同,来苍南时,除了押送两万流民回基隆的一千兵丁外,剩下几百兵士水手,全都留在了船上,只余军官随从寥寥十数人,搞的临时充当大总管的宗钧杰是紧张万分。晏世轮倒是没那么焦躁,哪来那么多流民叛军?现在浙南苍南方圆百里,能找出上百户人家就不错了,绝对凑不齐一支千人队伍。吩咐几人职守,只带了宗钧杰和两个随从,在汪才枫带领下进了汪府。老爷子是不能堂前接待了,众人于是围在汪老爷子床前。

“才枫,这位青年才俊,可是你口中的晏大人?”声音高亢嘹亮,但中气未免不足,仍具有一种上位者威严,给人平生敬畏。

晏世轮向前一步,不卑不亢的俯施礼,“登原公,后进晚学晏达思前来拜见!”

“好!”汪老爷子背靠在寝塌上,虽然不能下地,但是双目明亮有神,顾盼之间闪现豪气,竟仍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干劲儿,看的晏世轮是心里频频点头,就需要这样的能人志士。

“进退有度、果断决绝,开疆拓土、活民无数,好一个骁勇善战、文武双全的晏大人!”老爷子鹰隼般的眼神电闪间刺了过来,竟然让一向以沉稳著称的晏世轮心里打了个突,可能这是所有穿越者的通病,因为有太多东西都是拿来主义,似乎很难有“安全感”。

晏世轮知道,终于面对上真正历史上的大人物了,这不仅是为了应付局面,更是要面对自己,如果自己都打败不了,何谈光复中华?遂打起十二分的精神,道“登原公过誉了,晚生后学实乃侥幸,”

“放屁,侥幸能在一次海战就斩一百余级?”老爷子火爆脾气,就是爱怒,如果清心寡欲,肯定更加长寿,但是真要心平气和了,那还是老爷子吗?汪才枫一旁窃笑。

“学生凭籍台湾郑氏,免基隆屯民于水火,实乃庆幸也”晏世轮毫不含糊,继续胡诌,

“妈的是该庆幸,庆幸你晚生三十年,否则漳、泉二州水师碰见你,立时把你连根剿除,嗨,怎奈现如今海防疏弛,徒有其表”汪老爷子语气中无边的萧索,没了刚才的意气风。

“说吧,晏小子,说说是怎么将一个不毛之地,屯垦成倭寇望旗兴叹的海战良港的?老子多少还是屯过田的,就是有点好奇,你怎么在短短数月之内,竟然独抗倭寇海贼,又斩三百级的?这******是倭寇,不是猪,老子就喜欢老实的人,别学我家才枫,流里流气,烂泥扶不上墙”说着眼望汪才枫,一副打你我还舍不得,骂你我还不解气的表情。

想到老爷子时日真的无多,说说也无妨,于是摒除众人,一老一少,籍着午后的阳光,尽情畅谈。这一番长谈,一直到掌灯十分才结束,惹得众人一直担心,这一老一小是不是在里面拔刀互殴。终于,老爷子大呼一声:“兴商报国,实乃良策,然我朝俊杰不下万千,竟无有一人恭提此议,晏小子赤胆忠心,大明之幸也,百姓之幸也!”说罢,拂须痛哭,因为可以预见的一个盛世,自己看不到了。

晏世轮此番谈话过后,再也没有了心病,不管是拿来主义,也不论文贵武贱,既然来到了这个时代,就要不惜一切手段,兴我大明!至此,浅水再也难困蛟龙,晏世轮心结既开,冲天的斗志贯体而出,蓬勃的气势,竟然让宗钧杰、汪才枫等人自堪行晦,不由自主低下了头颅,也许,此时的王字,竟然占到了十分之一,直是开创了历朝历代所谓有。所以此时的男女间,婚恋观念是十分健康的,这是一个民族自信心强大到了极点时,才能有的现象,比如前世的米利坚,但是一切到了满清……

晏世轮这副样子,惹得女郎中是羞赧难当,红着脸低头欲走,但是,细弱蚊蝇的声音传来三个字儿“褚——红——琬!”,证明着晏世轮的外表、文采,还是有过人之处的。跟着她父亲进入内堂时,还隐隐的传来——“吟得好诗,有失体统”、术数、理化几门。一罐的海鱼罐头,卖一两银子,各地黑市上往往炒到三两银子还是有价无市,还有,大约一钱银子的烟丝,黑市上都炒到了五辆一盒,而一个铁盒当中,充其量二两烟丝。只有马车,大大方便了运输,可是立国制军之利器。有了四轮马车,敌方辎重将无往不利,晏世轮可不傻,钱有的是方法去赚,何必对外界“公开”自己的秘密呢?

不过要嘱咐宁凤晨一方面要加强新式马车的研,另一方面一定要限制马车的流通,即使不得不流通,也要是功能不足的简配版,让所有人永远无法越。

商馆设立是早就在脑海中的计划,只是此时机会更加成熟了。晏世轮信中安排宁凤晨,先在基隆设置商馆,此为天下所有“基隆商馆”的总部,而且,在即将开放的各地商馆,还要将其按照规模、驻军、职能等等为五个级别,最高为五级,设驻军三百,主事参赞十人,进行通商、谍报等活动。最低为一级,驻军五十,参赞两名,谍报人员视情况而定。目前受各项条件约束,除几处特殊的地点外,暂设总部为三级,其余内6各商馆为二级,海外、敌国处权且为一级,待展壮大后,再扩建不迟,人手难招啊!

目前阶段所有主要商馆均设在沿海船舶便利之处,以便于货物走海运,更加便利,而且可以受强大的基隆水师庇护。而内地商馆,则主要派遣人员,展眼线为用。又写信给基隆,急调调温镇峰来金乡,设立“金乡军内卫”,作为情报机构,又在已经开通海贸航线的马尼拉、琉球、日本长崎、朝鲜济州、辽东旅顺毛文龙处、山东登州设置几处重要的三级“基隆商馆”,虽然朝野上下、士人对海贸畏如虎狼,但是手暂时还伸不到台湾去。所以命名“基隆商馆”,不影响晏世轮在金乡即将的大动作。

又将海贸分为内航与外贸,内航的总部设在淡水港,主要负责东南沿海、缅甸、泰国的商贸,外贸总部设在“基隆商馆”内部,基隆港地理位置优越,货物从这里出,更容易到达日本、朝鲜、辽东以及整个东南亚。现在宁凤晨写信描述道:“两条笔直的水泥四车道环贯两地,沿途每二十里设一堡,留屯民开垦,设哨马驿站,气象森严,一旦有敌来攻,无论是6路还是海6,都叫他有来无回。”晏世轮直到此时,才长舒了一口气:至此,整个台湾北部,以及东北部出海口,牢牢的掌控在了晏世轮与宁凤晨手中。

然后再在最危险的地方,就是陕西等“义军“领地,讨好各大“义军领袖”,设立了诸多的一级商馆。晏世轮一直坚信,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,然后偷偷的在这些”义军“领地内征兵,就是用罗斯福新政的道理,釜底抽薪,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。结果就是:全国各地口音的人,66续续的来了金乡。

另一件值得称道的事就是,晏世轮利用此时无战事,头脑清晰之际,利用“职权”,立即向兵部哭穷,然后再银棒大挥,要来了千户以下军官的朝廷任命,于是乎,晏世轮迅补齐中下层军官的空位,随之成立6军“苍南军”,后世影响千秋万代的”苍南军“,终于诞生了!

而根据上次流民匪徒一战,现将火铳、白蜡杆枪分散到各个伍中组成的战斗小队,人少了形成不了战斗力,五人一组的“伍“,经过实战检验,还有很多问题。而且自己目前的方阵,好像存在着诸多的隐患!

他想效仿西班牙大方阵的排列方式,一个个军团成方阵排列,整齐的向对方军阵起攻势,这该多么震撼!而且,6军、海军务必要分开,否则军不成军也,而且要把生产任务与军事训练脱开,不专业的军人,怎能打大仗、胜仗!?

如果选西班牙大方阵作为军队的基本阵形,再加入前世对军阵的一些理解,如此调整,这已经不是真正的西班牙大方阵:把十人编成一个班,四个班为一排,四个排再为一营,四个营为一旅,四个旅为一师,四个师为军,四个军为一军团,满四而递进,这样人员、装备更容易调动。

再参照前世无敌军的配置,每排抽出一班为炊事班,每排战斗人员为五个班;每营抽一排为内务排,负责运输给养和营帐;每旅抽一营为供给营,负责分配及运送给养、战备物资,修理损坏的战具;每师抽旅一旅为勤务旅,负责建立营寨,主要是外围栅栏的建设,以及负责分配及运送给养、战备物资,修理损坏的战具;每军设一后备师,负责补充战斗人员,营寨防守,本阵防卫及内勤等等。

尤其需要设置的,是每在师一级单位,设军事委员会,负责管理所有非战斗人员,同时对师长提出作战意见。每军设一组参谋赞画署,参谋指定行军方案等。

这样一来,将大大提高作战能力。一旅战斗人员为48人,刚好可以在战斗中排成一宽度12米的横列和四层纵列,全部为火枪手,正好是四个射击波。四个旅战斗人员刚好组成1个西班牙大方阵,192人,横向拉出前后成锯齿型的四个攻击波次进攻。一军战斗人员刚好是成16波次进攻。所以以后的战争中,以师为单位(256人)战斗,只需调一个师,就能独当一面,而一个军的进攻,只要组织好,在宽度48米将近四分之一公里的正面,以火铳手、长枪手分别队列成排,那绝对是谁也阻挡不了的钢铁洪流。

还有,西班牙大方阵基本上是步兵方阵,只要把他稍加转换,也可变成骑兵方阵。这种西班牙大方阵队形简单,便于士兵理解,只需稍加训练,士卒就会记住口令,这样就可迅形成战斗力。

军制编撰完毕后,立即开始坑蒙拐骗,主要是东南沿海的各地军户,而且要到重灾区去征兵。打着的广告通篇只有两个要点:1、这里可以吃饱,2、可以拥有自己的十五亩田地。只是晏世轮哀怨万分的是,因为自己名气不大,根本没有士人来投。而且,晏世轮命人,大肆招揽温州、温岭等地区战士。因为苍南实在太荒僻,浙北地区各方势力错综复杂,晏世轮还不想淌那身浑水。而且最初戚家军起兵,就是在这几个地区补充兵员的,而且离自己很近。

两个月内,6续的已经招揽了近四千青壮。晏世轮开始了自己的金乡开垦。

金乡此地土地资质中等,但是晏世轮不担心,因为基隆来的船,已经带来了土豆、地瓜、高粱等高产作物丰收的喜讯,而且随船捎来了大量种子、秧苗。即使是贫瘠的土地,也可以养活诸多民众。

所有人来到金乡,第一件事就是——洗澡!这是褚红琬提出的建议,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瘟疫携带的可能,随后就是统计户籍,统一为金乡千户所军户,再更换上金乡军屯统一的长袍,就是金乡军的肯民了。

在分农具,种子,耕种牲畜,还有之前各个环节内跑前跑后的,是声名卓著的“基隆执法队“,现在改叫”金乡执法队“了,而且藤鞭换成了皮鞭,但是维持秩序,让人养成排队习惯的职能没有变,所有妄图排队夹楔、作奸犯科之人,定会皮开肉绽苦不堪言,惹得各流民是噤若寒蝉,直呼此地律法严苛也。但是后来现,只要老老实实按规矩办事,这些”执法队“员们,还是很讲道理的,慢慢的,领救济粥的没有插队的了,强制洗澡,没有捣乱的了。

分下田地和一切必须品后,依然按照基隆模式,半耕半军。此时的晏世轮依然没有自己的制式装备,只是靠着偷偷贸易,也是此时南方各地官府**至极,各地吵嚷自己武备松弛、缺衣少粮时,竟然让晏世轮在各地库房里,搜罗来了嘉靖年间压箱底儿的鸳鸯战袄。

然聊胜于无,权且对付吧。一切,需要等晏世轮自己力量再强大些,枪打出头鸟,莫要声张啊,低调,低调!!

天启六年,已是十月的一个下午。晏世轮同往常一样,督导正值轮换到军事训练的垦民校场刺杀后,来到了金乡垦荒的田地。她有太多事情要干了,总是慨叹此时知识分子的得来不易,在天地里,看着良田阡陌、民众欢心,所有的人因为有了自己的土地,有了传承血脉的积淀,还有终日得以饱食的肚皮,而对金乡军有着由衷的认同感和归属感,他们更加崇拜的,是此时走在田中,与大家同吃同住的大人——晏世轮!

此时,昏暗的天空中被太阳劈开一线,值夕阳西下,霞光满天,变幻在天地间的红光,毫不吝啬的把最后的光明抛洒在晏世轮身上,隐隐之间,好像每个人都沐浴在一片金色之中正好有一丝光亮,照在晏世轮身上。这情景太震撼了,晏世轮的身影仿佛顶天离地般,无限放大,再放大,惹得田里的垦民们直呼大人乃菩萨下凡,拯救世人来了。

然后《躬耕图》莫名的出现了,后世各个版本的讲解都不同,有绘着晏世轮站在田地间的高台上,一手拿兵书,一手拿利剑,磨刀霍霍指向东奴的,有绘着金光灿灿麦田中,晏世轮类似神佛般映着光环,霞光普照的。但是实际情况是,晏世轮根本没想那么多,只是希望赶在台风到来前,完成冬小麦的抢种。历史,总是要留给后人书写的嘛。
本章已完成! 请记住【大明海商】最新更新章节〖第二卷 碧海浪涛 第三章 金乡军〗地址https://m.963k.com/87/87535/12.html